|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向全世界扩散开来,并有转化成经济危机的趋势。为此,全世界都在密切跟踪此次金融危机的动向和走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增斗志。因此,我们把近100多年来发生的主要的经济萧条做一个回顾和整理。
经济萧条,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它有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说,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经济萧条的一个温和的形式是衰退,它同萧条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程度上较弱。今天,经济衰退的精确定义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经济萧条是以商业和普遍繁荣的衰退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状况。
1890~1893年的经济萧条
这一时期,电灯、电话、电车、电动机等不断问世,形成一个又一个新产业。在铁路建设和电气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的工业迅猛发展,大量移民入境和新土地开拓,使美国的国内市场猛烈扩大。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1890年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此后股价连续下降两年多。从1890~1891年,破产事件约1.5万起,铁路建筑规模缩减了60%。适逢农业歉收,危机更加严重。1890年,美国即发生金融危机。1891年上半年,重工业以及轻工业的生产都下降了,但下半年又迅速好转。1893年再次陷入危机,从1893年1~8月,工业股票平均市价下跌近一半,一年内有600多家银行和信用机构破产,各类破产事件超过1.5万起,萧条一直持续到1895年。
英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也出现了工业产值大幅下滑和出口减少而带来的经济萧条。
随着一些新兴工业如电力、汽车、化学等的崛起,带动了经济的复苏。
1907~1908年的的经济萧条
1905年,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来资助创业投机。1906年,金融投机吸引到美国的资本总额达5亿美元,美国信贷机构投入的资金约为3亿美元。这一轮高涨的新建生产能力大部分都是在1906~1907年建成投产的,由此带动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如此高的原材料价格是很难被有限的需求接受的,于是泡沫破灭的时机又成熟了。
1907~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个,负债达3.56亿美元,大多数银行则停止支付现金。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在美国,这次危机引起的生产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1908年,新建筑合同减少23%,钢托拉斯所属企业一半以上停工,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
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的英国首当其冲,危机深度仅次于美国,生铁、钢及船舶的产量和价格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下降。德国和法国也没有例外。
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然而,这一轮经济高涨的主要动力却是军备竞赛。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已初露端倪,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转入战时计划经济,经济萧条遂告结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这次危机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20 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历了短暂的相对稳定时期。各国恢复和发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的经济;恢复了不完全的金本位制,稳定了货币流通,国际贸易也有了较大的增长。这一时期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并通过“产业合理化”,使生产迅速地发展和扩大,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不能不产生尖锐的矛盾,使企业经常开工不足,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业。例如,在美国,即使在经济最高涨的1929年,企业的开工率也只有 73%。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数就已超过了1000万人。但是,各国统治阶级却被虚假的繁荣景象所迷惑,仍然大肆鼓吹“永久繁荣”的理论和幻想,并且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交易所也掀起了投机的狂热。从而,促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和深刻的经济危机。
这次历史上最深刻、最严重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表现是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
从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按1958年价格计算),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下降55.6%,进出口贸易锐减77.6%,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
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时间大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