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袁蓉君
穆迪经济网的一项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不仅远未与美国脱钩,相反,其与美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正日益增强。尽管亚洲对非美国市场的出口比以往更多,但越来越多的三角贸易意味着亚洲经济体仍然保持着与美国非直接但绕不开的紧密联系。
去年年底有关亚洲经济能否抵御全球经济放缓的讨论甚嚣尘上,而今年年初亚洲对外贸易的反弹似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随着最近数月全球经济放缓的范围扩大及势头更强,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亚洲地区出口已迅速恶化,并对本地区多数经济体产生了负面影响。穆迪经济网经济学家马特·罗宾逊8月18日在发给本报记者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亚洲经济不仅未与美国脱钩,相反,其与美国的联系正变得更加紧密。
亚洲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最新数据显示,因出口同比增速出现2003年1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今年6月日本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的贸易顺差仅为1350亿日元,创历史最低纪录,未经调节的贸易余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收缩将近90%。出口下降使日本丧失了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第二季度GDP惊现负增长。同时,因发达经济体市场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双双放缓,日本的邻居韩国也在保持了数年的贸易顺差后开始出现逆差。不仅如此,7月份中国台湾地区也出现了贸易逆差,这是该地区贸易账户在两年多以来首次陷入赤字,6月份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也出人意料地收缩。东南亚的情况也不乐观:因主要的电子产品外需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而走软,菲律宾出口则持续下降;下降的棕榈油价格也开始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产生压力;预计今年新加坡的出口将出现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受外需放缓和自主调节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将近12%。马特·罗宾逊认为,北京为改善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而关闭部分制造企业也将影响到下半年的工业生产和出口。
亚洲出口滞后美国增长半年
众所周知,追随出口驱动增长模式的经济体很容易受到购买其产品的外部市场需求下降的冲击,本次全球经济放缓导致亚洲减速就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比较历史数据可以看到,亚洲出口始终比美国增长放慢要晚大约6个月。因此,马特·罗宾逊认为,2008年中期亚洲地区贸易业绩的恶化并不令人惊讶,因该地区经济体已开始感受到美国需求下降的影响。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一直疲弱不振。不过,鉴于出口订单提前数月下达、合同未履行,以及新出现的趋势影响到商业决定需要时间等因素,其对亚洲贸易的影响并未在去年年底甚至今年年初显现出来。但是,情况在最近已经迅速发生变化:新订单尚未下达,合同并未更新,履行契约权未得到行使,库存未得到补充,所有这些情况已从最近亚洲地区多个经济体贸易余额的恶化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亚洲与美国相关性日益增强
因此,穆迪经济网的一项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不仅远未与美国脱钩,相反,其与美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正日益增强。尽管亚洲对非美国市场的出口比以往更多,但越来越多的三角贸易意味着亚洲经济体仍然保持着与美国非直接但绕不开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