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老百姓还存金银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2月13日 12:29 中国经济时报
白银市场放开,给百姓带来什么?
最直接的好处是消费。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多位被调查居民中,50%表示“白银市场放开后,如果各种银饰品
价钱便宜了,样式更多更好了,会考虑购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参与白银交易市场建设的两位专家廖英敏、王微认为,长远来看,白银市场放开,将起到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
“随着白银市场放开,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银制品会更丰富、更精美。老百姓喜欢白银饰品、白银器皿的传统爱好
将得到极大满足。不会出现过去企业因为拿不到白银使用指标,而以其它金属代替的事。”
调查中记者感到,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消费而是金银放开后,是否金、银就不值钱了?还能不能作为储蓄投资的一种
手段?
调查中,一些居民表示:“金银保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金银比货币更保险,更稳妥。”
“总觉得货币会贬值,白银恐怕不会说贬就贬吧。”
当然也有一些人表示“不愿意收藏白银”。
“白银不如黄金、白金价值高,白银不属于贵重物品。”
“存钱多好呵,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谁知道金银好不好变现。我储蓄投资主要以人民币、美元等货币为主,货币比金
砖、银块更实用。”
也有的表示:“白银的真正价值难以确定,等等看看再说。”
对于白银的货币职能,老百姓认识不一。
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廖英敏、王微两位专家和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的有关人士。
廖英敏、王微两位学者说,“我国是长期实行银本位的国家,白银在老百姓心中占很重要的位置,许多人都有收藏银
锭、银币的传统,尤其在农村,是作为保值增值的一种储蓄手段。
我国现行白银管理体制源于建国初期。过去白银作为一种战略物资,还具有货币职能。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多了,对
外支付能力强了,白银和黄金放开时机已成熟。白银的货币职能逐渐弱化,已不会对货币构成影响。放开后,白银将更多地体
现它的商品属性。
对于银币、纪念币的收藏问题,人民银行有关人士指出:银币、纪念币作为法定货币,历史性货币,虽然与银的价值
相关,但它有特定意义的收藏价值,放开并不影响这种价值。
白银作为一种储蓄投资手段,大多数人认为“不值钱了”。但对黄金,老百姓问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我可以买金
砖、金条呢?”
有专家提出黄金市场放开的建议性方案。该方案认为,居民个人可能将持有黄金投资产品,并参与黄金买卖。
国家经贸委黄金局局长王德学预测:黄金放开最多3-5年。
因此,有人说,现在老百姓可以炒汇、炒股,很快就要炒金了。
据悉,已有股票交易所试图与黄金局等部门交涉,期待黄金能放到股票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然而,目前这仅是个“预期”。相对于黄金来讲,白银的货币职能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白银市场放开不会对金融体系
造成大的冲击。黄金的货币储备职能仍将“坚挺”。
据今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Robert Munbell预测,下一世纪,黄金将在世界中央银行储备中占非常重
要的席位。“如果70年代的通胀潮真的再现,黄金将会是对冲风险的最理想工具。”
前段时间有些国家不断地抛售黄金,这不是因为其储备职能弱化,而是出于调整黄金和外汇储备结构等原因。
因此,专家判断:黄金放开,将为老百姓投资开辟一个新渠道。
资料显示:中国内陆第3季黄金需求为48吨,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主要原因是结婚旺季及中国建国50周年的
庆祝活动对金市造成刺激。加上9月市场盛传国际金价将上升,市民纷纷赶在人民银行相应调高国内金价前购买金饰,带动金
饰零售市场一片兴旺景象。
有业内人士断言:随着黄金市场的放开,中国必将出现新一轮的黄金消费热。
有关部门预测:黄金首饰在未来几年仍是市场的主角。尤其是农村,足金首饰市场才刚刚启动。
在用途上,放开后,黄金在科技、电子等方面应用将更广泛。
有关资料表明,在上海,人均占有黄金约0.28克,全部是黄金饰品;在香港,人均占有黄金8克以上,其中60
%以上为金块、金条。
据了解,一些企业已窥见了金银制品产业孕育的巨大商机,已开始着手多方融资、搜罗信息,准备大干一番。
国家经贸委黄金局局长王德学建议,应尽快向民间开放黄金市场,“藏金于民”,国家不用支付利息,且可以扩大消
费,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稳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