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GDP过万亿 广东产业实现“三级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5月15日 11:42 南方日报

  

  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十大新闻”(1998·5----2002·4)解读特刊3本版撰稿:本报记者陈韩晖

  GDP过万亿:广东产业“三级跳”

  加工型●制造型●服务型

  广东GDP总量跃过万亿大关,这只是一个数字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量的变化,看到其背后意味着广东经济发展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对此,广东省省长卢瑞华有一个提纳挈领的概括————广东GDP首破万亿,说明广东已从物质积累进入资金积累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将会产生新的效应,表现为财富在积累,制造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产品非常丰富。而广东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广东经济已从加工型转到制造型,现在开始进入服务型。从制造型进入到服务型,这是一个大发展,是经济的提升,也是广东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统计数据强有力地支撑了卢瑞华这一论断。去年,我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第一次降到10%以下,为9·8%,第二产业保持50%的份额,略有降低,第三产业原来为38%多一点,去年第一次突破40%。第三产业的提升,将使广东经济未来发展更快,势头更好,经济质量大大提升,制造业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的确,广东省八届党代会以来的四年,可说是广东奠定世界性制造基地地位的四年,也是广东开始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东基本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业,由于当时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香港的制造业迁移到广东来,形成“前店后厂”的关系,广东逐渐成长为一个以“两头在外”为主要特色的大加工基地。

  进入90年代,广东已掌握了制造加工技术,进入制造型阶段,除芯片之外,其他的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产品都能够制造生产。到90年代末期,广东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制造业产业空间布局图:以珠江为界,沿广州到深圳这条轴线,东面包括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基本上是以电子技术为主的家用电器,产品主要有彩电、电脑、电话机、手提电脑等,西面以广州到珠海为轴线,包括广州、佛山(南海、顺德)、中山、江门、珠海,以机械制造为主体,产品主要有空调机、电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等。一个高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世界级制造基地已经在广东崛起。厚积而薄发,建筑了强制造基础后,在21世纪初期,广东经济已经出现由制造向服务转型的可喜迹象。

  从制造型到服务型的跨越,这是珠三角生产模式的创新突破。

  对此,有关专家提出了建立现代工业服务体系的构想,其要点是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集约经营、规模效益,最终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这是面对加入WTO,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明智选择。

  选择这条道路的关键,是要培植建立起与现代工业相配套的服务体系。依靠一批有实力的集团公司,运用现代流通理念,现代化的设施和管理手段,在“配套服务”做文章,建立起为大工业服务的各种大型综合流通基地。工业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这种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生产过程的调整和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挖掘利润的新源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大型综合流通基地是一个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工业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门。它的形成将促使珠三角生产模式的变革。她与生产企业一起,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分工合作的现代生产模式。其结果是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的格局,使整个珠三角地区工业经济从数量、质量上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包括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面对着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经济质量不高的现实,出路就在于通过实现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去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去迎接加入WTO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我们坚信,改革才能进步,创新才有希望,在改革创新中,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广阔空间。

  加工型●制造型

  经典案例:IT“三角链”进化

  透过广东IT业发展历程,可清晰看到广东产业发展“三级跳”的历程:

  深圳进口、东莞制造、广州销售,这是珠三角IT产业链的初始模板,形成这种态势最主要是取决于当时国内的IT产业状况和3个城市各自的地理位置。随着产业的纵深发展,这种粗放型模板所形成的简单分工和单一作业格局,逐渐削弱了竞争力,多年沉淀下来的思路成为珠三角IT产业拓展的障碍,使得它一度有逐渐失去主导国内IT产业能力的危险。

  5年前,珠三角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当地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努力在优化产业链上下功夫。今天,虽然“三角链”的烙印依然很深,但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个核心城市也结合自身的优势在作相应的调整,完整的上游供应系统正逐步建立,产业链正逐步完善。 

  1深圳集散:从进口基地到研发制造

  内地IT产业勃兴之初,许多软硬件设施都是从境外进口的,而当时这些产品进入的最佳渠道就是从香港转运,深圳作为“缓冲区”,自然成为最早的IT产品集散地————“集”国外的产品,“散”到全国各地去。转销国外产品的“功能”,决定了深圳企业科贸型的经营特点,硬件企业以分销为主要业务,而软件企业则以集成业务为主。

  深圳目前依然是国内配件的主要集散地,全国的配件基本上都是来自这里,然后再分散到各地去的。很多国内知名配件销售商,即使只在这里建立一个分部,这个分部除负责华南地区的销售外,还要负责产品的报关和当地大仓(配件分销商称全国总仓为大仓)的管理,这里大仓的货物会分到全国各地。有人评价深圳是“国内配件市场的配送中心,就像一个大型仓库一样”。

  国内IT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后,许多产品实现了本地化生产,深圳的优势也就不再明显。深圳IT公司开始转型,朝着加工制造、研发的方向努力。新天下实业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在很大程度上浓缩了这座新移民城市IT业的发展史,该公司董事长吴海军介绍说:新天下早期以代理NEC为主要业务,当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完整的渠道体系和市场操作能力后,他们开始打造自有品牌,先后开发、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奔驰”、“磐英”、“神龙”等主板系列产品,逐步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深圳正从单纯的IT产品“缓冲区”,转变为配件的研发制造基地。

  2广州销售:多元化的探索

  广州自汉朝开始对外贸易,唐时已负盛名,广州商品经济之发达、交通之便捷,在我国南部首屈一指,在国内IT业发展的初期,承担着产品流通的枢纽作用。深圳在“集散地”功能中侧重于“集”,而“散”的很大部份则由广州承担。也是这个历史原因,不少IT渠道大鳄从广州崛起。这批企业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分为两支:一支依然逐鹿分销,佳杰科技就是其中的典型;另一支依托渠道优势推出产品,七喜电脑则是其中的代表。

  广州IT业从5年前开始产业多元化的探索:企业开始走出华南或者改变纯销售的思路;软件企业迅猛增多,到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软件基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广州科学城,吸引制造型企业的加盟。

  台湾光宝集团在广州科技园区颇具代表性,占地面积212万平方米,最高年产值可达150亿美元,可容纳员工45000人,包括旭丽电子、建兴光电、松乔电脑、光宝电子、致福等光宝集团旗下成员,成为光宝全球3大制造基地之一。据其内部人员透露,仅二期工程中的建兴光电厂,就将投入30亿元人民币。该科技园区还设有研发中心,将拥有1000名以上的研发人员,庞大的网络平台可直连硅谷和我国台湾省两大研发中心及其近5000家上游供应商,使研发工作与全球同步。

  如今,广州的产业多元化远景逐渐被勾勒出来,目前在销售业上依然把握着华南地区乃至更远;同时,软件业、制造业也一步步走向成熟。而华南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逐渐被挖掘出来:这里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却相对滞后,目前对IT产品的需求非常大,足以养活当地的销售业。

  3东莞制造:寻求核心突破

  东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处于香港—深圳—广州经济走廊的中间位置,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拥有珠三角近一半的土地,而且多为未经开发的半丘陵地带;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密集的电力资源。这3个条件无一不是早期IT制造商所寻求的。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IT制造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贴标制造,把国外的产品引进来以后,做外壳的包装;组装制造,将引入国内市场的半成品加工为成品,一部分供应国内市场,一部分销往全球;研发制造,也就是核心制造,是目前东莞正在寻求突破的部分。”

  东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IT制造中心之一,是在第二个阶段铸就的,即凭借其独特的交通位置、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工厂入驻。据东莞市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1999年在东莞注册登记的IT企业已有2800多家,并以每年600到700家的速度增长。其逐步形成的完整的上游供应系统,是其它地区在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4“制造网”:成功向外辐射

  历经5年的优化,珠三角的IT产业未来之路已初见端倪:这里将成为全国IT业低端产品和备料最主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同时也将是我国最主要的软件研发、生产、销售中心之一。

  10年前的珠三角,IT制造业基本上是集结在东莞一带,现在已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庞大制造网,并逐步向其他城市延伸,惠州、中山、顺德、汕头、湛江等地逐渐成为其供应链里的环节。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距广州仅32公里。2000年,该地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企业达到1300多家,实现年产值115亿元。其中,顺达厂是台湾神达集团的主要生产厂之一,神达所代工的笔记本电脑、PDA、LCD、PC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里下线的。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南邻深圳,西邻广州、东莞。据惠州市统计局公告,2000年惠州市电子工业总产值达390·75亿元,占市工业总产值的41·3%,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五位。除了TCL、麦科特、德赛、华阳、纺工5大本地企业集团,还有联想、三星、索尼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也在此建有大型生产基地。

  这张庞大的网络从另一个侧面支持东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IT产品制造基地和备料供应中心之一。

  珠三角的软件产业正快速发展起来,尤其是深圳、广州两地,创产值近80亿元,雄居全国第一。广州有三个软件基地————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区和南沙资讯园区,软件企业超过1000家,2000年产值约为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47%以上。

  其中最大的天河软件园,有620多家企业,去年产值占同期全国软件产品销售收入的11·7%,在全国19个软件园中仅次于北京中关村而排在第二位。园区骨干企业菲奈特、邦信、新太、金鹏、中望、京华网络,已经确立了在国内业界的地位,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也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进驻其中。

  制造型●服务型

  重要标志:第三产业发力快跑

  数据:去年三产比重首破40%大关

  广东经济发展的质变也可从产业结构变化体现出来。去年第三产业第一次取得新突破,增长10·3%,超过了GDP增长速度。去年我省第一产业第一次降到10%以下,为9·8%,第二产业保持50%,略有降低,第三产业第一次突破40%。

  现象:假日经济会展经济方兴未艾

  “五一”长假刚过,路上车水马龙,景点人流如鲫,商场人头涌涌,房子、车子销售也借着节气节节向上,旅游消费、购物消费,红火的假日消费正是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国内各大商家纷纷瞄准这一市场,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等国际连锁大鳄纷纷进驻广东,万佳、新一佳、岛内价、顺电等本土品牌也加速扩张,现代物流配送已初见端倪。

  依托产业优势,会展经济在广东也方兴未艾,广东每年举办的较大型会展超过1000个,成为中国最大的会展基地,除了传统的广交会之外,深圳高交会、东莞电博会、珠海航展、顺德花博会、广州国际家具展、玩具展等展会都办出了名气。会展业强大的带动作用,相应带动服务、房地产业、交通、旅游、餐饮、信息咨询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兴的服务业发展不但吸纳了大量新增和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而且促使了很多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据表明,去年广东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

  动力:打破垄断与一二产业的结构升级

  广东第三产业目前有这样的增速,与两大因素相关:一是国家“九五”期间在第三产业众多领域进行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电信行业打破了垄断局面,正逐步酝酿新的管理方式;以住房分配货币化为核心的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住房二级市场已经有步骤地开放;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宽,经批准可以流入股市;国家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稳步推进债转股工作等,改革促成的消费需求转换效应正在显现。

  二是广东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一、二产业结构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前些年房地产业、初级加工业等领域过度开发沉淀的一批要素资源,这两年通过市场置换、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后有部分向第三产业转移,对拉动和活跃第三产业起到一定作用。

  纵深:战略后勤能力增强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产业发力快跑,表明广东已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即工业化经济向发达经济过渡的阶段。这种转变,对增强广东在国际上的吸引力、提升广东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有关经济学家的看法,现代商战与现代战争一样,70%打的是战略后勤。所谓战略后勤,在商业上指的是公司进入特定产品(服务)市场竞争的金融支持、信息支持和物流支持。一个地区战略后勤能力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吸引力。深入剖析广东第三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增长,我们发现:这种增长主要是靠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其它服务业拉动的,三者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超过了80%。其中,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调整的带动下,目前广东物流量之大,物流业发展之快,均居全国前列,集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物流企业、配送中心不断涌现;邮电业务的快速增长也令人印象深刻,去年广东邮电业务总量1004亿元,比增29·8%,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总量比增37·8%。信息流、物流的急剧增长,非常直观地印证了广东的战略后勤供应能力在不断增强,并成为广东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同样面临内部经济结构性转型艰巨任务的香港,也提出了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全面调整计划,希望背靠内陆面向全球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运输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地位。广东近两年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势头昭示我们:如果粤港一体化进程加快,香港将可以从广东实体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分享到更多的好处,广东也可因与香港的更紧密合作而加速向发达经济形态的进化。

  走向:“三化”并举将使服务业地位更突出

  省统计局去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与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仿的国家比较,我省第二产业比重高出1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却低5·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偏差使得我省经济增长面临严重的需求瓶颈。工业比重过高,导致出现工业品相对过剩和生产能力闲置的状况;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则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服务消费比重应是较快上升的,但目前我省消费性服务的规模、种类和质量均不适应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有鉴于此,在前年的第二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来自世界银行的省长顾问华而诚大声疾呼:经济发展主要靠制造业拉动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要让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目前我省已进入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三化并举的阶段,这个阶段服务业的地位显得很突出。根据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服务业渗透到各行业之中,将大大促进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大大提高工业化水平,促使国民经济更快更有效增长。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达到30%的水平时,城市化的发展将迎来飞跃发展时期。广东就正好走到了这一关键阶段,可以预料,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将给第三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空间。

  图:

  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广东经济的第一增长点。       欧松德摄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送你出国学英语!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亚运新新家园!
   8万以下品牌车专卖
:名门名车意中之选
:国际长途0.33元/分
:2000吨葡萄原汁
:与您相约-津鱼头
:加皇家大学MBA招生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