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跌20% 百姓还是买不起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03:00 现代快报 | |||||||||
昨天,一场名为“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董事长会议”在南京市召开,吸引媒体关注的倒不是会议自身的内容,而是到会的地产界大腕可能在会场外发布的地产观点。房价是涨还是跌?新政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深圳万科王石、北京万通冯仑、北京华远任志强等地产巨头,昨天在会间向快报记者透露了不少。 深圳万科·王石
普通人买房越来越难 “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不适合预测房价。”地产大腕万科董事长王石提到最敏感的房价直摇头,只肯表示:“上涨幅度过快,有点让人担心。”去年“国八条”对打击投机买房立竿见影,但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上,没起到什么效果,主要是政府提供的建微利房和廉租房的土地并不充足。 王石介绍说,房地产是一个特殊商品,是你我大家都要消费的商品,须考虑到合理供应。在此前,上海就曾供应过一些政策倾斜的土地,拍卖时规定了成本和利润(3%),也就控制了房价,客观上牵制了周边房价。但从全国角度上看,各个城市推出的微利房土地并不多,效果也不好,导致普通人越来越难买房。王石说,不少高价房,即使把房价降下来,降个20%,普通人还是买不起。王石的建议是,政府不仅要加大土地的供应,更要改变土地的供应结构,多提供能建一些微利房、受政策照顾的住宅用地。 采访中,王石还提醒说,房价如果上涨过快、不关心中低收入家庭的话,将伤害到普通消费者,必然伤害到绝大多数买房人,最终伤害的将是开发商。 北京华远·任志强 南京房价没涨是在下跌 “长三角的房价都是下降的,在70个城市名单中,下降的有南京、杭州、上海等。(注:统计局3月底发布的二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信息)”地产怪人北京华远总裁任志强对南京很关注,言语同样咄咄逼人:房产管理部门公布的房价上涨是不对的,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更有说服力,因为地方统计的方法和对比点都有问题。 对房价走势,好出风头的任志强口出“狂言”:历史证明,房价是永远上涨的,没有一个国家不是这样。 因为市民的收入在涨、材料在涨,用的材料也越来越好,“再说房价下跌是不是误导老百姓?”他反问记者。 对于房产新政的功效,任志强的观点是“百姓是不是从宏观调控中得到了实惠”?百姓如果买房子的成本增加了,就说明新政没取得应有效果。任志强指责有关部门,出台的调控政策“不够聪明”,留下不少缺陷,其中,没有让普通老百姓买房人因此受益就是最大的缺陷。 在采访中,任志强称,房地产并不是暴利行业,在去年,房地产收入为13000多亿,但当年的土地收入就是5500多亿。 87平方米房子 才是市民最爱 王石说,按相关部门测算,到2015年,中国合理户均面积应在87平方米,但目前中国存量住宅面积却在100平方米,并非市场缺少小户型产品,而是小户型并不好卖。王石提醒说,市民应改变居住理念,由对住宅面积的追求改变到住宅品质的追求中去,更多关注质量和性能。 南京自建房·邵角 “中城”会拉高南京房价 由全国40多家知名开发商组成的“中城联盟”称,要在南京拿地盖楼。此言一出,便受到了南京市民的广泛关注。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自建房的发起人之一邵角站了起来,指称中城联盟要是进驻南京,可能要再次拉高南京房价。 邵角说,他是代表所有买房人来提问的,在一些网站上,不少人提出来拒绝这个联盟到南京。因为在郑州,联盟的项目开盘时,创造了当时的天价销售,使郑州2005年房价在前四个月涨了14%,所以很多人说中城联盟是一个抬高房价的联盟。 刚刚卸任的中城联盟胡主席解释说,当时政府只允许地块盖18米高建筑,可盖6层但联盟只盖了5层且用了电梯。因此,虽然房价比周边的房子贵了一些,但是性价比远远比当时周边的房子要高得多。 经济适用房 盖得越多越好 “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上,南京市政府部门投入的成本很大,过去三年不走拍卖路投放用于经济适用房资金相当于投了四五十亿元,”南京栖霞建设董事长陈兴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拿四五十亿来盖100万平方米的房子给低收入者住的话,效果要好得多,“补砖头不如补人头”。 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认为,政府让穷人住房子就要自己去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栖霞建设百亿 南京建微利房 在新闻发布会上,陈兴汉透露说,栖霞建设将在南京投资100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住宅产业基地和住宅新技术研发基地之一,其中亮点之一就是位于龙潭港的经济适用房工程。 陈总透露,龙潭港是长江第一大深水港,作为这座港口新城的首个集居住、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大型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2年内建成。该项目占地7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住户5000户,规划总居住人口近2万人。居住区内市政、商业、行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将规划建设两个居住区公园、一个中央商业区。快报记者尹海峡尹晓波/文翁叶俊/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