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以写10美元一篇书评起家的二战后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本星期二走了,终年89岁。
索尔·贝娄的朋友兼律师瓦尔特·波赞说,贝娄死于麻省的布鲁克林的家中,当时,他的妻子和女儿陪伴在他身旁。
索尔·贝娄是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得主,并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其作品主要有《奥吉·马琪历险记》、《雨王亨德森》和《赫索格》等。他的著作触及人存在的本质、犹太人和移民的经历,以及20世纪美国阶级和社会的变动。
索尔·贝娄曾于1993年受雇于波士顿大学,该校校长西尔伯说:“索尔·贝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也是一位极好的老师和朋友——整个一个非凡的人。”
13岁时开始写作
索尔·贝娄1915年生于加拿大的俄国移民家庭,后来,他随父母搬到了芝加哥。贝娄的许多作品都与芝加哥有紧密的联系。贝娄的母亲希望他成为犹太学者,而且在他进幼儿园前他就认识希伯来文,但是,年轻的贝娄认定自己要当一名作家。1997年,贝娄在接受英国《卫报》的采访时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写点东西,于是,在我13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写作了。”
二战期间,贝娄在商船上服务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在纽约的格林尼治村里把自己扮成吉普赛人,并开始写书评。贝娄于1944年出版第一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但他的写作生涯真正有起色是在1953年,那一年,他写了小说《奥吉·马琪历险记》。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热情而无目标的芝加哥小伙的传奇故事。贝娄最大的成功应该是他1975年创作的《洪保德的礼物》,他第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
两次近乎死亡的经历
死亡的主题贯穿索尔·贝娄的大部分著作中。贝娄在他生命的早期和晚期各有一次近乎死亡的经历。第一次发生在他8岁的时候,他因呼吸道感染而住了6个月医院。1995年,贝娄在加勒比度假的时候,他误食了一条毒鱼,细菌侵蚀他的神经系统,他因此在医院里接受了5个星期的重病护理和治疗。大约一年以后,这位年老的作家才康复过来。
84岁时与第5任妻子
生了一个女儿
索尔·贝娄结过5次婚,有4个孩子。1999年,他的第5任妻子简尼斯·弗里曼给他生了一个女儿罗斯,当时,索尔·贝娄已84岁高龄。1997年,索尔·贝娄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谈到他关于婚姻的思想时说:“我知道性革命就像大多数革命一样,是一件天大的事。”
索尔·贝娄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波士顿大学教文学课。但几年前因其每况愈下的健康问题,他不能正常给学生上课了。
索尔·贝娄性情暴躁,他常哀叹当代文学的质量和美国社会逐渐下降的阅读趋势。1998年,索尔·贝娄在接受英国路透社采访时说:“我们周围仅有几个令人称奇的作家,剩下的都在赛马场里。”他曾引述过他喜欢的当代作家,如菲利普·罗斯、邓·戴立罗和丹尼斯·约翰逊。但他不喜欢汤姆·伍尔伏,他说他是个天才的记者,而不是一个像样的小说家。
当问及他有关人死后会怎么样的时候,索尔·贝娄抛出两种可能:遗忘或不朽。贝娄说:“我的直觉是不朽。毫无疑问是不朽,但那又和遗忘看起来没什么区别。”
小说中的人物都像他本人
索尔·贝娄曾说,他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像他自己。如《雨王亨德森》中的亨德森,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小提琴家和养猪场场主。这个人物也有点像离过两次婚的《赫索格》中的赫索格,而他的智慧也类似于《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赛姆勒和《系主任的十二月》中的阿尔伯特·克德。他们都是“一些试图抓住20世纪最大疯狂的男人”。
“自学成材”的大厨和小提琴手
索尔·贝娄的生活也像其著作一样是难以琢磨的。他是一个栖居城市的作家,但他也有很多时间是在佛蒙特州的农场里度过的。他也与芝加哥的商人交友。他也喜欢穿名牌衬衫和礼服,戴博尔萨利诺帽。他是一个投入的、“自学成材”的大厨,还是一个园丁、小提琴手和体育迷。他不是很爱喝酒,他的精神与他的身体一样健康。
索尔·贝娄1915年出生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但是,究竟是在6月10日还是7月10日,有点说不清楚。据他的律师说应该是6月10日。因为当时犹太移民不太关心公历,所以记录不是很准确。索尔·贝娄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1924年,当索尔·贝娄9岁的时候,他家搬到了芝加哥。当他1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索尔·贝娄感到精神上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当他父亲重新娶了人的时候,他变得相当的散漫、随便。他说:“我是自由的,但也是晕晕乎乎的,好像一个人从一个大爆炸中幸存下来,但还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有一两年的时间,我魂不守舍。”
用桶接住那个宏伟的计划
1948年,索尔·贝娄得到一笔奖学金前往巴黎。他走在巴黎的大街上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他想起了小时侯的一个朋友,那是一个爱侃大山的人,他常说他有一个宏伟的计划。索尔·贝娄想,一部小说是不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呢?贝娄后来说:“当时我要做的一切就是用桶接住它。”结果在1953年,贝娄的《奥吉·马琪历险记》出版了,这成为贝娄的一个大突破。他的这个第一部畅销书奠定了他作为一名作家的基础。
1964年,他的《赫索格》出版。书中描写了一个被妻子和好朋友戴了绿帽子的犹太人。索尔·贝娄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写信狂,他写伤心的、痛苦的和难以控制的书信。这些信不仅是写给他的朋友、熟人,也写给那些伟大的人,那些武装了他的思想的巨人。”当索尔·贝娄回忆这部小说的时候,他说:“《赫索格》是一场智力风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在写信,写得到处都是,然后我就想,如果写一本关于这个国家和受教育阶层的精神状态的书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赫索格》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索尔·贝娄现在被列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的美国最伟大作家。
索尔·贝娄年表
SaulBellow
索尔·贝娄(1915.6.10-2005.4.5)美国作家
1915年,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考入芝加哥大学
1935年,转入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麦迪威的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自1938年以来,除当过编辑和记者,并于二次大战期间在海上短期服过役外,他长期在芝加哥等几所大学执教。曾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作品年表:
《晃来晃去的人》(1944)
《受害者)(1947)
《奥吉·马琪历险记》(1953),此书使他一举成名,奠定
了他的文学地位,并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中短篇小说集《且惜今朝》(1956)
《雨王亨德森》(1959)
《赫索格》(1964),此书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剧本《最后的分析》(1965)
中短篇小说集《莫斯比的回忆》(1968)
1968年,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此书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洪保德的礼物》(1975),获普利策小说奖。
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游记《耶路撒冷去来》(1976)
《系主任的十二月》(1981)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
《偷窃》(1989)
1990年,获颁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的终身成就奖章。
散文集《集腋成裘》(1994)
《实际的》(1997)
《拉维尔斯坦》(2000)
2005年4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89岁。
作者:记者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