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仅18岁的中国选手丁俊晖是近日来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之一。4月3日晚,他以9:5击败“台球皇帝”、英国名将亨得利,夺得世界职业台球巡回赛中国公开赛冠军,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选手。丁俊晖在此次职业大赛中共获得了6.25万英镑的奖金,但这相对于他家人为他练习台球花费的上百万元投资,单从比赛收入来看,丁俊晖还未能“还本”。   4月3日晚,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决赛现场鸦雀无声,随着最后一颗7分黑球的落袋,沉默的观众顿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2天前刚满18岁的丁俊晖抬头在欧美人垄断的世界台球职业赛中,第一次代表中国人夺得了冠军。   投入VS产出   “神奇小子”不划算?   据说“台球神童”丁俊晖3岁就会打“弹珠台球”,而他家人对于他的支持更是非同小可,他父母甚至不惜借债卖房送他到“斯诺克之乡”的英国去练习台球,而在各种提高器材水平上的花费和别的花费就更不可想象,粗略算下来,成就“神奇小子”的“冠军梦”,至少花费了家人上百万元的“投资”。   而从小就放弃学业专攻台球的他也没有让家人失望,作为这次世界职业斯诺克巡回赛中国公开赛的冠军,丁俊晖得到了62500英镑的奖金,奖金数目在世界性大赛中并不算高,但在中国已经是“天价”了。但单从比赛收入来看,丁俊晖还难以“还本”。   据了解,从目前中国职业台球选手的收入来看,一年仅有的4站全国职业排名赛、一次全国精英赛、一次全国团体赛,根本无法满足运动员练兵的需要,假如某运动员在一年内拿到全部的国内冠军,到手的钱最多也不过5万元左右,微薄的奖金只够球员养家糊口。所以除了家里经济环境特别好的人外,目前国内的台球环境还不利于优秀“大众选手”的产生和培养。   难道投入百万元打造的“神奇冠军小子”,最终也落得个“投资失败”的下场吗?   “丁俊晖效应”   后市可观   从“NBA状元秀”姚明,到“中国飞人”刘翔,再到“跳水双星”亮晶晶,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体育明星们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数以亿元计的资金在他们身边流动,这被称为“体育名人效应”的财富故事,已经在近两年多次上演。以斯诺克为舞台的丁俊晖,会否延续他们“冠军名人前辈”的财富辉煌?   从市场背景来看,据各地台球协会粗略统计的数据,中国平均每天有100万人在打台球,这是名副其实的民间“第一运动”,而以每人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各地平均15元/小时左右的价格来看,单是台球运动,全国一天的消费就在1500万元,加上台球场地、器材销售等,中国台球一年的市场当在50亿元以上。   被人称为台球小贝的保罗亨特说,“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多球迷喜欢我,比英国还多,明年我一定再来。”中国应该是一个任何商人都会垂涎的世界。而据说目前已经有商家有意邀请丁俊晖代言其产品,“神奇小子”的“神奇指数”也极有可能得到财富价值的体现。   “台球经济”   迎接“第二春”?   “酷暑中,老少爷们上身赤膊下穿短裤,嘴角叼着烟屁股,手捏一支球杆,俯身在或油渍斑驳、或破破烂烂的球案上大呼小叫。”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街头常出现的一幕,也是中国台球的第一个稚嫩“春天”。   10多年前,史蒂夫戴维斯、吉米怀特等一批大师来到北京参加“健牌杯”中国国际台球大赛,中国人从此第一次领略了号称是“真正的绅士运动”的斯诺克台球,台球室开始进入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   去年秋天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今年春天的台球公开赛,已被业内认为是两个重要里程碑,“体育经济”魅力已经凸显。业内人士分析,丁俊晖夺冠后带来的“丁俊晖效应”将促使整个台球运动和产业在中国升温,再加上斯诺克公开赛从今年开始将在北京至少连续举办5年,台球运动有望迎来斯诺克进入中国后的第二个春天。   四川台球   球市“秋得很”   在不久前结束的四川省2005年台球积分排名赛(第一站)上,泸州人唐坤战胜了他的老对手李建军获得了冠军,这两人现在同在广东东莞一家台球俱乐部打球,是典型的四川“外籍军团”。据悉,李建军去年还顺利地得到了该赛事的冠军。   “四川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台球‘职业选手’,出色的选手基本上都到广东、上海等地‘淘金’去了。因为近几年四川的球市一直很‘冷’,今年虽然市场温度有所提升,但热度还不够,也还没有达到可以‘职业化’商业运作的程度。”四川省台球协会秘书长张星明表示,四川大型的台球运动场地并不多,以“四川台球基地”为例,已经由前几年三四千元的月收入提高到了现在接近2万元的月收入,也有不少固定的爱好者,但还完全不能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球市相比。   据介绍,如今每年在四川举行的各类大型比赛只有10来场,而且由于经费等原因,并没有吸引到全国各地的“高手”前来过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四川球市的发展,“我们的比赛冠军奖金一般只有数千元,加上比赛又少,没有赞助商的选手们不能靠‘奖金’过活,只有‘自己养活自己’。”谈到现在四川台球市场的现状,张秘书长显得比较无奈:“其实四川不少选手的底子是很好的,如果有足够的资金,让他们可以拥有不错的练习环境和不断参加比赛增加经验的话,他们肯定可以在全国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川小子”   要靠各方“扎起”   据了解,四川年轻一代的台球运动员,基本上只有采取边打工边练球的“自费练习”方式,所以,自从在前几年四川球市火暴期间获得过“全国团体赛第二名、个人赛全国十强”的成绩后,近年来一直没有提高,“四川台球运动价格太高,甚至超过了广州、上海这些城市,个人练球难也使得四川小球员成长困难。”对于四川台球选手的现状,张秘书长介绍到,据他所知,目前不少四川年轻球员的月收入都只有几百元,只能勉强够“生活”,根本难以支付昂贵的““训练费用”。   “丁俊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与他的个人天赋和机遇,特别是很早便‘留洋’英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目前这样的发展模式只属于个人行为,家庭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张秘书长认为,其实一年10万元的经费运作目前的四川台球运动已经足够,而且在四川台球界也不缺乏天才,但是四川要出现丁俊晖这样的“神奇小子”,还必须有来自各方面的支持。   早报记者邱俊波摄影韩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