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沈阳市提出建立55个新的社区商业中心,截至今年底,3年内建成150个社区商业中心的规划有望实现。沈阳市社区商业的理想配置模式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步行5分钟到便利店,10分钟内可以到餐馆,骑自行车15分钟到达中等以上规模的购物中心——55个社区商业中心将如何建立?150个社区商业中心建成后会让市民感受到哪些变化?
现状 沈阳社区商业中心发展不足
据沈阳市商业局市场建设处陆锦绣副处长介绍,近年来,沈阳的零售商业发展迅猛,大卖场、百货和家电连锁的出现基本满足了沈城市民中等以上的消费需要。相比之下,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便利的商业设施发展不足。今年底,沈阳市的社区商业中心数量将达到150个,而以沈阳市现有人口规模套算,社区商业中心至少要达到300个左右才能够满足沈城居民便利生活需要。
所谓社区商业中心,是指集购物、餐饮和服务等日常生活基本功能于一体的商业聚集地。一个社区商业中心的服务人口一般为3—4万人,在居民集中的居住区和高档住宅区内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主要面向该区域内的特定消费群体,社区商业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购物、餐饮和健身等,集合便利店、果蔬店、书店和洗衣店等多种业态形式。
根据国家商业主管部门发展社区商业的指示,沈阳市从2003年起大力推进社区商业的建设,若将今年即将完成建设的55个社区商业中心计算在内,今年底,沈阳市的社区商业中心数量将达到150个。
但这一数字仍与理想目标有一定距离。以沈阳市社区商业运作得比较成熟的沈河区为例,沈河区现有社区商业中心35个,人口70万,按照该比例套算,沈阳市的社区商业中心的容量应达350个。
不久前,沈河区的风雨坛社区获得了“沈阳市社区商业示范中心”的称号,街道办事处的党工委副书记解晓非说:“建设社区商业中心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缩短居民的购物半径,如果商业设施服务得以完善的话,一个社区商业中心应该能够实现居民购物无半径。”
改进 社区商业中心将重在完善业态种类
“沈阳市社区商业的结构和网点布局还需要改进。具体地说就是夫妻店等地段业态所占比例还比较大,满足消费者现代化生活需要的便利店、早餐店和生鲜店的数量还严重不足;另外,网点配置不均衡,即老的社区的网点配置较好,而新兴社区则不尽如人意”,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王海鹰教授这样概括沈阳社区商业发展中的不足。
“不是任何业态有意就能够经营社区商业中心的,我省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一切以完善业态种类,便利居民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省商业局的一位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对此,沈河区经贸发展局商贸流通科科长傅瑶也表示同意。她说,从数量上来看,沈河区现有的35个社区商业中心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区域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了,因此,2005年,沈河区内的社区商业设施将进入整合和提升档次的阶段。“引进品牌店,倡导绿色消费与放心消费,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消费环境是我们今年的工作主题。”
据介绍,今年沈阳市建设社区商业中心将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沿街式、组团式和会所式;此外,将选择社区主要出入口和居民主要途经地建设邻里商业,其形态可能为多点式。同时将引进大集团和连锁企业参与,完善商业设施功能以及提升商业网点档次。
难点 发展社区商业中心离不开政府扶持
政策的推动和需求的增加,使社区商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但在建设、规范和整合的过程中,也面临难处。
采访中,陆锦绣提出了在未来房地产开发中,社区商业的配套应该适度超前的概念。她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化的居住区必须有完善的居民商用设施,这就要求房地产商在开发的过程中,除了要在该区域内配备必须的商业网点外,还要根据这个居住区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将来会出现的商业设施进行预留。此外,除了服务外,社区商业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低价,这种价格定位也对进入社区商业的投资者提出了挑战。
从事了几年果蔬经营的吴师傅的摊位就在沈阳市皇姑区长江北街的一个简易的铁皮亭子里。说到办商业中心,吴师傅说:“到屋子里卖菜,雨淋不着,晒不着,当然好,可是下不了决心呐!门市得有租金、水电,单这几项最基本的支出就不小啊。”
吴师傅的担心并非多余。陆锦绣说,社区商业中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必备型业态,主要有超市、菜市场、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点等等;另一类属于发展型的配套,指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物质和消费需求的配套,包括专卖店、咖啡馆、酒吧、健身房、娱乐中心和茶室等等。经营者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配送渠道,但多数个体或者民营的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在沈阳的社区商业从萌芽到逐步发展的几年时间里,便利店、超市败走社区的个例也频频出现。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王海鹰教授受沈阳市商业局的委托参与社区商业规划发展的调研,谈及未来沈阳市社区商业的发展,王海鹰表示,发展社区商业,政策上的引导、扶持必不可少。例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引导社区成员单位把已有的服务设施向社会开放;利用现有设施开办社区菜市场、生鲜超市和菜果点等网点;对于能够优先立项的,为社区开展配送业务的业户应该给予必要的补贴。
主任记者 金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