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五十年 广交会几多变迁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8:43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姚莉萍 张潇 整理 1957年创办、如今已到100届的广交会,穿越了新中国发展的多个特殊时期。 以文革前、文革期间、改革开放后和21世纪为界,特定时期下与广交会相关的一些人和事,都打上极其鲜明“时代”烙印。 ●文革前(1966年之前)
★事 一天一两猪肉1957年第一届交易会,为尽地主之谊,交易会内宾每人每天供应猪肉由5分钱的标准增加到1角钱(约1两猪肉);香皂、肥皂、香烟等商品的供应量都给予适当照顾。这一两猪肉是广州集全国的力量,能够拿出的最好的待客的东西。 为何要办广交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大量建设物资如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甚至沥青,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但进口所需的外汇却很难得到。怎么打破西方封锁,获得外汇?1955年秋至1956年春时,广东省外贸系统已经前后举行了几次小型的物资出口交流会,参会的国内外商人比较踊跃,每次交流会均成交几百万到上千万美元。
1956年11月至1957年1月,在外贸部和广东省政府的双重领导下,以中国贸促会名义主办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中苏友好大厦举办。这是中国出口商品第一次按系统、有组织、大规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是广交会的“试验田”。由于办得非常成功,展览会结束后,决定暂不撤出展品,继续开放参观。 1957年4月25日,由中国各外贸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行。其实,首次广交会的展品,就是上年展览会的东西,做了一下调整、补充而已。自此广交会登上了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 ★人
红卫兵冲击 周总理解围 1967年春交会开幕前夕,有些红卫兵爬上中山纪念堂想拆“天下为公”牌匾,绳索也套上孙中山先生铜像要拉下。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总理及时赶赴广州,连夜召集红卫兵开会耐心细致地说服。 “据说周总理再三地念毛主席的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强调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功勋,红卫兵最后终于同意不干扰春交会开幕。”随后,周总理又不顾辛劳于凌晨赶到广交会展馆接见工作人员。 “我们虽然在展馆等了很久,但一见到总理炯炯有神的目光,等待的疲劳一下飞到九霄云外,大家欢呼雀跃,大受鼓舞,决心一定要办好广交会,不辜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期望。”参加过这次春交会的人都可以说是永生难忘,“如果不是周总理亲自来了,广交会都不知道能不能举办。” 业务员自创电报符号 第一届和第二届广交会的时候,远距离与外国客户沟通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打电话,二是发电报,当时还没有传真机。为了减少电报字数,节省费用,当时业务员还自创了一套符号系统,类似几年前的BP机代号,通过符号缩写,来说明外销产品的类型、款式。比如说913,9的意思是插座,13的意思是13安,913就是13安的插座。根据这个方法,915、916就是15安、16安的插座,这样一来省了不少费用。 ★物
场馆三度变迁 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举办时,广州百业待兴,没有办展览的必要条件。当时唯一的大型场馆是1955年建成的中苏友好大厦,它是为“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而兴建。第一、第二届广交会即租用此地举行。 广交会的一炮成功,使中央下定决心为其建设自己的馆舍。为交通、住宿等便利的考虑,新场馆放在了广州城市的中心———海珠广场。依托老城区成熟的服务配套,在侨光路建成了“侨光路陈列馆”。1958年4月,第三届春交会搬至此。 1958年秋天,周总理在陪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参观出口商品交易会时说,展馆太小,应建一座大馆。为此,侨光路陈列馆仅使用了三届。 1958年11月,同样位于海珠广场的起义路陈列馆动工兴建,1959年的秋交会,也就是第六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此举行,展馆使用面积扩大到3.5万平方米,楼高10层。馆内除陈列主要出口商品外,并设有交易洽谈室70多间,开幕期间在7楼还设有银行、邮电、保险、航运等服务台和样品零售处、酒吧间等。尽管展馆一再扩建,仅过4年,摊位供给又显得紧张起来。1963年秋交会,侨光路陈列馆与起义路陈列馆一并使用,一直到第三十四届。 欧洲名车迎贵宾 1956年,为了配合广州市日益发展的商业、外贸和旅游事业,迎接即将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市政府根据周总理的建议组建成立了广州市汽车公司,这是继北京首都汽车公司之后,国内最早经营出租汽车的公司之一。 “广汽”建立之初只有60多台营运车辆,全部是从外国引进的伏尔加、摩力士等欧洲名牌轿车,其中最高档的要数当时广州市唯一的一辆奔驰轿车,只有国家元首级别的贵客才够资格乘坐。 每次把乘客送到宾馆、饭店后,司机可以享受4毛钱标准的1菜1汤、白饭随便吃的司机餐待遇,而且还可以从公司获得每次3毛钱的误餐补助。因此在上世纪50-70年代,出租汽车司机是为人尊敬和向往的职业,被誉为广东“三宝”(司机、医生、卖猪肉的)之一。 1973年,周恩来总理特批增购200台日本丰田皇冠等车辆加入广汽,并从部队中抽调一批曾参加过抗美援越的军人充实司机队伍。 广交会出租车多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奔驰、摩力士、王子、汉巴、华沙和伏尔加车为主;1972年,第一次大批改换车型,当时300多辆出租汽车以丰田车为主;1979年,第二次改换车型,以进口车为主,牌子较杂,主要是丰田、本田、日产、五十铃、铃木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限制进口车,广州开始大规模选用夏利,还有少量桑塔纳普通型;1996年起捷达车成为出租汽车公司首选,全市出租汽车统一车身颜色,其中市区出租小汽车的车身主体颜色为红色、车顶为浅银灰色,县级市的出租小汽车车身主体颜色为黄色、车顶为浅银灰色;2003年8月广州出租汽车改色,千台车以上一级企业可以自选颜色,五彩缤纷,并采用桑塔纳2000、红旗或其他1.8升车型。 ●文革期间(1966年-1976年)
★人
革命语录满天飞 72岁的李仁杰,上世纪70年代初在广交会宣传部负责美术设计工作。 据李仁杰称,文革时期,中国对外的窗口———广交会也如政治的风向标,处处体现特定时代的特色。 当时的广交会展馆,各种语录、标语满天飞,宣传工作上要求时时处处事事体现毛泽东思想,突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1966年的秋交会闭幕后,工作人员从广交会展馆内收回了2600多幅大大小小的语录牌和四百多幅领袖的画像、照片。 1974年广交会乔迁新馆,流花路新馆楼顶放置了一块长达50米的标牌,上面写着“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而如今,已被应时的商品广告取而代之。
★事
开幕前先学习10天 “在交易会开幕之前,所有交易团的人都必须进行10天左右的政治学习,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外事纪律,了解注意事项,树立应对敌(敌人)特(特务)破坏的警觉性。而交易会期间,则需要每天晚上开会。那时候,所有交易团的交易员都住在广州军区招待所。一吃完晚饭,二三千人就聚在一起,向交易会的组织部门汇报当天是否存在敌特情况”。 ★物
流花场馆启用 老城区的用地紧张,限制了快速发展的广交会,为广交会兴建新馆,在70年代再次提上日程。此次选择的是第一届举办之地———流花路。这里依然是郊区,但有大片土地可供利用。几年间,一个展览馆群拔地而起。 在这一展览馆带,宾馆、电信大楼、民航售票大楼、火车站等相继建成,在一片白纸上绘蓝图,建成了广州一个新的城市中心。 1974年,广交会迁居此地,80年代,这一因会展而建成的新城市景观被选为羊城新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
★事 开始对台贸易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作为广交会承办机构,1980年春交会(第47届)根据外经贸部规定,广交会可同来自港澳地区和旅居海外的华商洽谈大陆台湾之间的贸易,从此,广交会开始了对台贸易。1982年春交会(第51届)举办时间由30天缩短为20天,1983年春交会(第53届)外商投资企业首次参展1984年-1985年广交会分别获得意大利“国际墨丘利金奖”,西班牙“国际贸易奖”
省市组团 1986年秋交会(第60届)斥资6000多万元对展馆进行系统改造,装饰一新,并举行了第60届庆祝活动1989年一年两次出口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108.9亿美元1989年春交会(第65届)会期由20天改为15天1989年秋交会(第66届)新增了由汕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组成的经济特区交易团,共有19个交易团参展。 从1993年春开始,广交会开始由省市组团,到1994年秋第76届秋交会,进一步完善为“省市组团、商会组馆、馆团结合、行业布展”的十六字方针,结束了已实行37年的由专业总公司组团的历史,这也说明,广交会可以面对更多的外贸单位,而行业布展更使广交会结束了展馆与外贸出口的行政划分挂钩的历史,改革使广交会紧跟外贸主体快速增长和多元化的发展步伐,从此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21世纪后
★物
琶洲场馆启用 2004年春交会,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全面启用,与流花路展馆同时分期办展,交易会又向新的城市腹地伸出了坚实的臂膀。 目前,琶洲展馆的二期和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加紧施工,两年后,广交会将拥有一片全新的会展建筑群,展厅规模跃居世界第三。 ★事
“以时间换空间” 2002年广交会第91届分期改革被称作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智慧之举。空间,始终是困扰交易会的一个问题,从建馆开始的上世纪50年代、到交易会平缓发展的70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80年代,展馆是交易会面临的问题,城市接待能力不足也经常让主办方头疼。分散改革就是指,每届交易会按行业分两期举办,一期五天,分期举办符合国际惯例,使广交会既保持了“综合展”的传统优势,又适应了“专业展”的发展趋势。一届两期交易会,在展位上,相当于建了一个新展馆。有四十多年历史的交易会,无论是会期还是布展方式,已经形成了交易习惯,而这个习惯本身,就是交易会的优势。交易会为了这个改革酝酿了两年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征求交易会参展商和采购商的意见。 从第95届交易会开始,流花路展馆和琶洲展馆两馆并行,也结束了交易会会不会迁至琶洲的争论。以2004年第95届两馆并运行为标志,广交会展位从8000个到15600个再到27760个,实现了规模大跨越,至第96届,展览规模已跃居世界单年期展第二位。 ★人
非典时期坚持不停办
伍明光,原广交会广东代表团团长,与广交会结缘三十多年。 他说,2003年春交会正值非典时期,广交会是否停办,多方争执不下。最终的决定是,做好一切防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广交会如期举办。 据伍团长称,当届的广交会,展馆里很冷清。不光外国人对非典有戒心,连广交会的工作人员也很担心。有个外省的公司,已经拿到参展摊位了,却打电话问广东团要不要,愿意无偿送给广东团,他们不派人参加广交会了。 伍团长称,事实上,广交会组委会没有为了坚持办下去而盲目工作,而是把各种防范非典的措施做到百分之百。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没有来宾和工作人员因为参加交易会而染上非典的。
海尔张瑞敏表示———“再忙也要参加广交会” “从当初的一个展位,到今天的海尔馆,广交会是我们进军海外市场的最佳贸易平台,我们是依托广交会发展壮大的。”张瑞敏曾在参加广交会时说。 1993年春交会(第73届)实行了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改革,改变了几十年来由专业外贸总公司为主组团的方式,1994年秋交会(第76届)实行了“省市组团,商会组馆,馆团结合,行业布局”的重大改革,并提出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大经贸发展”的战略。 由此,中国的新兴行业尤其是高科技类的企业开始出现在广交会上,广交会所囊括的行业也开始了“多元化”。 尽管近几年不少家电制造企业呈现淡出广交会的迹象,但作为中国家电制造业领军企业的海尔集团每年都高调参展,而且展位面积、参展产品品类上每年都有突破。据了解,本届广交会海尔展馆的面积已经超过500平米,为历届最大。 最开始海尔在广交会只是一张桌子的小摊位,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超过500平米展位的“海尔馆”。据海尔方面介绍,20多年来海尔一届不落地参加了广交会,最初是张瑞敏亲自带队参加广交会的布展工作。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公开称“再忙也要参加广交会”,并曾在参加广交会时说,“从当初的一个展位,到今天的海尔馆,广交会是我们进军海外市场的最佳贸易平台,我们是依托广交会发展壮大的。” 尽管从2002年开始,在广交会上越来越少见到张瑞敏的身影,但海尔方面表示集团依然重视广交会的布展工作。“海尔已经建立一个自主的海外贸易渠道,但公司依然会参加每年的广交会,一是出口成交,二是交一些新朋友,三是展示形象。”海尔出口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称,现在参加广交会对海尔来说更多属于“形象工程”,重在进行品牌推广。 据透露,自90届以来海尔参加每届广交会“包展馆”所支付的费用都不低于300万元,而近几届因为“海尔馆”面积不断增加,相应的投入也都有较大增加。 今春第99届广交会海尔集团以57个摊位,向广大参展商集中展示了14个系列220多个型号的新产品,为历届广交会之最,本届广交会,海尔集团将沿袭今年99届的布展形式。 (金陵/编制)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