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经营贷年底到期,相当一部分正在压垮当初违规使用的炒房者。
近期两方面的财经热点事件值得关注,而且有很大的关联。
一是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大幅攀升;二是“断供保房”形成产业链。
在厦门银行的半年报中,报告期末的个人贷款不良率是0.99%,较上年末上升 0.48 个百分点,即半年增长91.12%。
还有消息传出中行可能对8成以上的经营贷进行关闭。而早在年初,建行已经对经营贷全面收紧。
2024年将有10.61万亿经营贷到期,需要续贷。
而其中,众所周知,有相当比例是炒房者违规使用经营贷加杠杆。
而如今,杠杆要断了。
一直对应的,一股断供保房的趋势,正蔓延全国。
所谓断供保房,就是断供的业主通过法律援助以及特殊手段,拖延4-8年时间,保住房子不被快速拍卖。
断供保房的法律服务业务,点燃了担心房子遭遇法拍的购房者的希望。
断供保房之举,源自2020年的全民炒房大潮,很多人用经营贷加了杠杆。
经营贷,又称经营性贷款,本来的目的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运营。
2020年的时候,经营贷的利率普遍3-3.7%,房贷利率普遍5-6%,很多人为了节省月供,就用经营贷来置换高利率的房贷。
而且,在房价上涨的诱惑下,经营贷大量进入楼市违规炒房。
银行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地产中介还大力拉业务给银行,帮助经营贷客户,高评高贷,拿到远超房子真实价值的贷款额。
截至2023年,全国商业银行经营贷余额高达22.15万亿,而在2020年末这个数字仅为11.54万亿。
经营贷的时间周期很短,通常是3-5年,所以2020年发放的经营贷将在今年到期。到期后,就得重新评估抵押物的价值进行续贷。
但现在的问题是,房价下行,房产评估价大幅下降。
所以,很多客户将无法续贷或者降额续贷,这就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若不能偿还,购房者将面临房子被法拍,成为被执行人。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交易。
很多律师原来主要是涉及帮银行起诉断供业主。去年以来,他们发现法拍房价值缩水,银行的诉讼书来得越来越慢,钱不好赚了。
于是,头脑灵活者开始帮业主们保住房子,做起了“断贷保房”的产品业务。
更有很多下场买房的国内地产中介大V们,现在也是面临房价贬值,资金枯竭的局面。现在看到商机,又反过来组团集体造势,跟银行博弈。
于是大V们早年赚了中介费、贷款服务费,如今再赚法律业务佣金,真可谓“一鱼多吃”。
这个法律服务具有规范完整的一套流程,其中不乏借助法律博弈银行的恶意伎俩或手段。
一位接受过指导的购房者说,正规的律所,是用有理有据跟银行谈判的方式,为客户赢得展期的时间。
一些不良机构,则是拼命诱导客户恶意设定租赁和居住权,再把房屋价值恶意评高、骗取银行贷款。一旦有租赁权、居住权的房子,进入法拍程序,通常就无人敢问津了。包括营造家中老人重病也成了妙招。
这种断供房保房的意义,本质上只是帮购房者争取更多时间,减少一定损失。但债务并不能凭空消失,只是拖延了法拍的时间。
良莠不齐的所谓断供保房服务,有成功,有失败。然而,它却是符合当下全社会的集体心态。
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房价的回升,却遥遥无期。
只是,当初想靠押注房产实现阶级跃升的人,在时代的痛击下:
早已是南柯一梦。
(转自:马江博说趋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