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早期香港买办世家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5月24日 23:57  中国经营报微博

  谭洪安

  1900年,正当香港华商公局密锣紧鼓筹备成立之际,38岁的英资怡和洋行总买办何东,因病告退,并推荐其胞弟何福接替自己的职位。其实他是另起炉灶,专注于自行创办的“何东公司”之业务,除一般贸易外,还大举进军航运及地产买卖。

  何东本人的身世及发家史,极具传奇色彩。他是荷中混血儿,母亲为广东宝安人,故他一生自署籍贯宝安。何东早年毕业于香港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赴广州海关任职两年,1880年回港后获怡和洋行(原称渣甸洋行,鸦片战争前即由英商在广州成立)大班赏识,招为助理,后升任怡和属下香港及广州两地保险公司经理,并兼办航运、贸易,经营菲律宾和爪哇原糖的转口业务,1894年晋升为怡和总买办。何东任职怡和前后20年,累积财富超过200万元,跻身20世纪初香港巨商之列。

  香港开埠初期的买办,主要是以兵船、商船及洋行为服务对象的艇户,或与洋商素有往来的商人和原广州十三行公行人员。19世纪50年代以后,香港的买办人数迅速增加,财力与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如1851年受雇于香港外资洋行的买办仅6人,1871年和1881年分别增加至76人和95人,1891年更增至126人。当年香港华人懂英语者为数甚少,欧亚混血儿则精通中英双语,正是洋行买办的不二人选,何东及其家族迅速发迹,也是命运使然。

  何东及何福的同母异父弟弟何甘棠,虽非混血儿,是一名纯粹的华人,但受兄长影响与提携,亦加入渣打洋行,经营保险、糖业等生意,后在中国内地及澳门、东南亚遍设商号,经营金融、糖业、花纱、煤炭及杂货等致富。

  何甘棠一向热心公益,1904年香港疫症再度肆虐,他与华商公局主席冯华川及刘铸伯等华人领袖,合力创办公立医局,免费为华人开诊。1906年,他出任东华医院理事会主席,创立广华医院。1908年,任职港府洁净局时,更极力为华人争取自治自理权。

  何甘棠爱好粤剧,常在家中开台看戏,其养女何爱瑜因此得以与粤剧名角李海泉邂逅,二人移居美国,生下一子李振藩,后又名李小龙。

  至于何福的众多子女中,有四个儿子均为买办,分别任职于汇丰银行、有利银行、沙逊洋行及怡和洋行。他的孙子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澳门赌王”何鸿燊。

  何东家族之外,二战前香港知名的买办家族,还有掌控太古洋行总买办职位60年之久的莫仕扬家族(详见2013年4月15日本报D8版《香山买办帮》),祖孙四代服务于英资渣打银行的容良(该行首任买办)家族,汇丰银行买办罗伯常、罗寿嵩父子,以及曾为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的英资有利银行买办韦亚光、韦玉父子等等。

  香港买办家族依托洋行业务致富后,自设商号,自立门户,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比较普遍。其投资特点之一,是投资方向、业务特色与经营范围,均与其洋行东主保持一致,基本上是作为占垄断地位的英资财团的附属力量存在。

  他们的另一共同投资爱好,就是房地产业。如何东自怡和退职后,即大量投资于楼市,到二战前,何东家族拥有的物业,除山顶著名的何东楼外,还遍布香港岛的中区、湾仔及九龙的旺角、弥敦道等商业繁华地段。何东家族也借此成为二战前香港最显赫的华商家族,号称殖民地时期“香港四大家族”之首。

  20世纪中前期,随着洋行纷纷取消买办制度,香港买办家族日渐式微,而新一代崛起的华资富商财团,却几乎无不以地产投资为登堂入室的法宝,可见早年买办遗风影响之深远。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